目前各电网公司的数据中心依然采取传统的方式使用和部署服务器资源,其模式基本上可以被概括为:独立部署、独立使用、独立管理的竖井 (silo) 式服务器架构。这种架构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初始投入低、初期实施难度低等,比较适合企业信息化的初始阶段。但是随着信息化不断推进,信息系统陆续投入运行,信息化IT基础架构和软硬件等快速扩充,信息系统复杂度大幅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在SAN、存储、备份层次存在多个独立的 SAN 网络;在中间件、数据库、服务器层面存在产品不统一、架构不统一、版本不统一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有些资源无法共享、灵活性差、成本投入过大、系统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等问题。
这些问题和挑战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IT转型需求:
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和应用需要而变化
要求 IT 基础架构的管理与使用能够跟得上业务和应用的变化,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推动
方案描述
结合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统一规范指导:
通过持续的优化整合工作,在目标架构的指导下不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有的异构平台
转换视角,从数据中心整体 IT 基础架构的角度考虑资源配置问题,同时通过优化整合的手段避免资源冗余和浪费
通过架构管控解决 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使标准真正能够“落地”和得到贯彻
根据这些指导原则,IBM 采用企业架构(EA, 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设计方法论对技术架构(IT 基础架构)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解决目前IT基础架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是从上到下的关系,上层架构决定了下一层架构的需求,下一层架构用于实现上一层架构的目标。IT 基础架构的主要任务是支持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必须与业务发展战略和业务目标紧密挂钩,因此 IBM 在制定 IT 基础架构总体规划时,会对企业业务需求、现有 IT 基础架构现状、支持业务能力以及 IT 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发展趋势等因素做综合的考虑,以保障现有 IT 投资,促进未来 IT 环境的扩展,平衡功能和成本,保证目标 IT 基础架构能够长期有效的支持业务的发展。
业务价值
节约 IT 采购、维护和支持费用: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带来了服务器,软件 license 等购置及维护成本的节约。
建立了整体 IT 目标架构蓝图,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企业构建了整体的 IT 目标架构蓝图和实施路线图。改变以往的应用与 IT 基础架构孤立建设,相对固化的建设方式,为未来 IT 架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
提高 IT 基础架构利用率和响应时间:使原本按“竖井”模式构建的系统,能够有效资源共享,统一部署模式。变资源“独占式”为资源“共享式”。在保证各应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充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