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曹市、府场两镇方园5公里区域内,聚集了129家石化企业,产品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6900万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一个大规模的优质石化设备制造基地正在崛起。据洪湖市副市长刘忠诚介绍,该基地初见雏形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经过40多年的发展,石化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已形成相当规模,且凸现出四大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在129家石化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中,大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取得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的企业3家,取得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10家,取得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1家。另有4家企业目前正在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企业技术优势。据悉,该地区已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8项,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并且能产生效益的高新科技产品。其中,长江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螺旋缩放波纹管于2006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振声集团的浮头式换热器系列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远春石化生产的TP环、宏林石化生产的烷基化塔盘均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质量竞争优势。截至目前,该地区有1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11家企业成为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一级网络供应商。据洪湖市质量技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地区石化设备制造企业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均为99%,标准覆盖率达到98.9%,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为了帮助企业把好质量关,荆州市质量技监部门还专门在府场镇设立了压力容器检验站。
人才资源优势。据统计,该地区现有熟练技工3600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450人(其中技师37人,高级工程师21人),拥有压力容器焊工137人,无损探伤人员23人,优秀业务员500人。除企业已经建立了两个产品研发中心外,还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有着广泛的合作。据悉,洪湖市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加快这一产业集群的发展。如3年注资500万元支持府场、曹市工业园地基础设施建设;向上争取资金1000万元,改造、升级曹市110KV变电站;投资650万元,打通府场镇连接随岳高速公路的通道,力争5年内使规模以上石化设备企业超过50家,产值超过20亿元,把洪湖打造成中国石化设备制造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