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气象局区域数值模式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到2015年,我国将在8个区域气象中心建立水平分辨率为3公里到5公里数值预报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2015年,国家级数值模式系统核心技术发展将得到稳步推进。届时,将建立覆盖全国范围、水平分辨率达3公里到5公里、垂直分层达60层的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PAES-MESO)系统;区域集合预报的分辨率也将达15公里,集合成员数达30个;将建立5公里至10公里分辨率的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初步建立台风强度及风雨集合预报试验系统。
同时,专业模式也将得到协同发展。在环境模式方面,将建立一体化可预报多要素大气成分的环境气象数值模式综合系统;在海洋模式方面,将在国家级发展高分辨率的近海、远海全海域的海雾、海浪和风暴潮等模式。
2013年至2015年,中国气象局将从资料同化、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等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区域中心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明确国家级、区域级中尺度数值模式在全国数值预报业务中的定位,形成分工合作、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集约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建立适合数值预报研发和业务化良性发展的环境。
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要继续稳定推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发展,抓住资料运用等关键环节,提高我国预报精细化水平,缩小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形成国家级和区域级数值模式协同发展格局,吸收来自院校、科研院所的气象专家,带动人才成长和专业化团队的形成;要强化资料运用,推动资料同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层要科学有效地推动区域数值模式发展,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持续性、稳定性地支持重点工作,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南京大学,华北、华东、华南区域气象中心的专家对我国及各大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目标和计划等进行了汇报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