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了全面提高教育基础水平,黔江区近来实施五大工程,均衡发展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按照“义务教育方便入学,高中教育相对集中,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趋势,调整学前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普惠发展;坚持办好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初中,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新建桐平小学,迁建城东中心校,改、扩建9所小学;新增2所高完中(正阳中学、舟白中学),3所初级中学(下坝初级中学、正阳初级中学、舟白初级中学),完善6所中学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舟白科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职教中心迁建工作和职教实训基地建设。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到2016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部消除D级危房,逐步排除C级危房,新建、改扩建校舍10万平方米。在具备建设条件的学校建设标准化塑胶运动场。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边远地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到乡镇寄宿制学校的住读需求,初中生住读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和“六大功能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自尊自律的师德风范。在编制限额内,按需求科学配置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扎实开展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建成“渝东南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岗位和提高培训率达100%。教育系统引进的名师、重点学科带头人待遇按区政府制定的《黔江区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试行)》(黔江府发〔2011〕60号)执行。奖励骨干教师。在保障性住房中,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无房教师,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修建教师周转住房。
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渝东南领先水平,数字化校园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学、职业学校校园网以及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成率均达到100%。标准化计算机教室新增100间以上。依托教育城域网,推动优质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进一步强化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应用,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有效发挥设备资源效益。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充分挖掘学校潜力,丰富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内涵发展。依据人本发展理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团结务实、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创建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与环境,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民族文化育人的新思路、新模式,创建3-5所民族文化育人基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