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营销资讯 >> 厂商动态
华为:固网业务支撑2012逆势增长
 
  2013/3/12
 
  2012年,华为的逆势增长无疑是业界振奋人心的亮点之一,而固网业务正是支撑这一业绩的重要支柱。

  日前辗转采访到了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BU)总裁查钧。据披露,截至2012年底,华为固定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五十强运营商中的45家,主导建设全球15个国家宽带网络(NBN)项目中的13个。虽然暂时无法获悉具体财务数据,但从查钧的表述及第三方机构统计中可以得知其稳步增长态势。

  据了解,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下辖IP、接入、传送三大业务,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安全、WDM/OTN、MSTP/Hybrid MSTP、微波、FTTx、DSL、ODN等。

  2012年领跑市场格局

  查钧披露,运营商IP领域,截至2012年底,华为路由器进入并服务于20多家欧洲主流运营商,全球市场份额跃居第二;面向LTE的IP承载网市场份额过半,新型融合城域路由器BNG市场份额近半;国内市场,该公司在高端数据及国干网的100G项目占据主导。这一年中,华为首家发布了业界最大容量的480G路由线卡,还推出全球首款10G LTE基站路由器。

  传送领域,华为一定程度上引爆了2012年的全球100G波分规模商用,全球100G市场份额第一,与全球70家运营商合作建设100G网络,其中包括全球规模最大的100G网络(注:合作运营商俄罗斯Rostelecom)、第一个400G泛欧波分现网实验局(合作运营商荷兰皇家电信,KPN)和第一个2T波分现网实验局(合作运营商沃达丰,项目位于德国),并发布了首台百亿兆全光交换机(PPXC)样机;业界首发第二代E-band以及全球首款2Gbps超大带宽全室外型微波产品,微波技术领先市场,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接入网领域,华为新铜线获得欧洲领先运营商普遍认可,相继中标英国电信(BT)、爱尔兰电信(Eircom)、奥地利电信(Telekom Austria)、意大利Fastweb等Vectoring项目。光纤基础网络则有效解决了光纤部署和运维难题,并全球率先部署了60多个iODN商用网络。创新层面上,该公司在北京通信展期间宣布全面升级SingleFAN至2.0,并在业界率先发布了引领铜线接入进入“千兆时代”的Gaga DSL/FTTD。

  OSS与服务领域,华为统一网络管理系统iManager U2000推出uTraffic、TP-ASIST等关键运维平台;专业服务建立了全球网络演进与体验中心(GNEEC);融合运维推出移动承载、国家宽带运维解决方案2.0,在联通IP RAN、卡塔尔电信、新西兰国家宽带成功应用。

   第三方视角

  综合第三方机构数据,截至2012年底,华为在接入网、光传送领域均持续保持全球排名第一;运营商IP领域全球排名第二;微波领域全球排名第二,其中分组微波全球排名第一。

  权威分析机构Infonetics和Ovum 最新发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华为保持全球PON及宽带接入整体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持续引领固定宽带市场。

  100G领域,2012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单季同比增长542%,Dell’oro和Ovum均将华为、阿尔卡特朗讯、Ciena三家摆在引领商用进程的地位。

  《华尔街日报》最近撰文分析称,华为之所以较其他厂商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原因之一在于其规模优势——规模更小一些的竞争对手要赢得合同,通常只能以更低的报价取胜。

  譬如曾有分析师指出,华为在全球PON产业链中一直表现得非常强势,尤其在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市场上出货份额一直保持在35%-40%的高位。在全球五十强运营商的宽带项目中,该公司进入的数量最多,同时实现规模商用的比例也最高。

  新一轮机会

  随着市场地位的加强和技术的不断演进,华为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与解读也越来越获得业界的关注与认可。

  2010年前后华为曾抛出“未来十年将是固网的春天”观点,如今这家公司则更多从技术和商业解决方案角度出发,提出“打造太平洋一样宽广的管道”和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帮助运营商轻松应对未来信息洪流,在流量和带宽运营中驱动业务持续增长。

  “随着IPTV及OTT(Over The Top)视频内容的丰富和质量持续增强(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再加上终端的飞速发展,数字洪水的2012正在到来,”查钧说,“以前很多运营商视流量带宽消耗为洪水猛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带宽运营,改善体验,语音、宽带、TV捆绑营销,抢占用户,增强粘性,带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

  视频驱动下的带宽需求快速增长以及智能终端快速普及带来泛在连接,构建泛在超宽带网络将是大势所趋。

  泛在超宽带可以分解为“超宽带”、“零等待”、“无处不在”理解。在华为的界定中,“超宽带”意味着至少要实现100M的家庭接入带宽和20M的移动接入带宽;“零等待”与用户实际体验中的等待时间相关联,因为后者往往很难精确衡量自身获得的带宽有多少;“无处不在”则来自用户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接入网络的诉求。

  这个架构基于Single大平台,从上至下贯通骨干、城域和接入网络,并引入部分无线功能,通过端到端整合提升运营商管道的综合实力。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副总裁危峰此前表示,虽然运营商目前无法一蹴而就地实现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但都在朝这个方向积极努力。

  截至2012年年底,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的研发人员超过1.1万人,每年的投入比重都大于销售收入10%。

  专利话语权

  从遭遇专利围猎到参与标准制定、主导规则,十年120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换来的不仅是华为技术上的持续创新力,更包含了世界范围的专利话语权。

  查钧披露,华为目前已经成为传送和接入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同时也是IP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贡献者。

  华为固定网络业务加入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ITU-T)、开放网络基金会(ONF)、宽带论坛(BBF)、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光纤互联网络论坛(OIF)、城域以太网论坛(MEF)等8个主要标准组织,担任了24个高端标准职位(WG主席及以上)及100多个标准编辑人(Editor)职位。

  其中,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华为担任了第11研究组主席及第15和16研究组副主席职位,并在相应的标准课题组担任了6个报告人(Rapporteur)职位,以及30多个重要技术标准的编辑人(Editor)职位。该公司公司平均每年向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提交100多篇技术提案,自2005年至今累计提交了800多篇提案,80%的提案被接纳。在今年的ETSI NFV第一次会议上,华为代表当选总体架构组(Architecture of the Virtualisation Infrastructure)联合主席职位以及项目经理(Program Manager)职位,作为技术指导委员会(Technical Steering Committee)的成员,负责管理NFV标准制定过程。

  同时,华为也积极参加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标准活动,是互联工程指导组(IESG)和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的成员(各有一个职位),并担任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11个工作组的联合主席职位,以及路由和安全领域的多个理事职位。在华为主导并成功发布的100多篇RFC标准中,固定网络领域有近70篇。目前该公司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有150多名活跃作者及450多篇活跃草案,在IETF处于第二位。

 
© 2012 WebSI.Cn IT渠道门户 蜀ICP备120250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