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研究院的草图交互白板系统- SketchInsight在本周微软内部的TechFest 2013科技节上,微软展示了一套利用触笔触控进行草图交互的白板系统SketchInsight。据了解,微软研究院从2011年就开始了这项原型项目的尝试,这套系统可以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数据,并通过演示者简单的草图绘制来呈现出图表的数据,并支持简单图表的交互。下面有一段视频演示了微软研究院的SketchInsight(视频中所用设备正是微软收购的Perceptive Pixel的屏幕):作为大数据的一种应用场景,微软的这套着重于自然用户界面(NUI)创新的SketchInsight系统或许将整合于微软Office的Excel和PowerPoint中,为演讲者带来更多交互性、自然的演示。
英国作家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在《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一书阐述了一种观点,即个体行为是无法预知的,但当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群体行为往往会表现出一定规律,通过统计物理和生物化学中的种种自然规律,可大致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运行法则。
如何在实际运用中将这种观点落实。要知道,在预判社会群体行为之前,群体行为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采集获取和分类提炼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怎样才能保证准确地获取尽可能大的有效样本数据呢?
梅耶森博士在演讲中表示,现在是数据的新时代,现在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我们把它称为“大数据”时代。当你有了足够的数据,不是对危机进行反应,事实上你可以变得更加主动,你可以改变你的未来,而且能够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这是个很诱人的话题。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能比常人早知道天气变化规律,用于指导生产劳作,就有可能成为部落巫师甚至是首领。而巫师未必真具有法力,或许只是比常人掌握了更高层次的知识而已,同时利用了这种信息判断能力的不对称。之后算命这个行当经久不息,也大致继承于此。而当代社会热衷的分析预测,不过也是巫师算命的行当罢了。可以说,任何成功的预测,都是基于对大量有效信息的掌握和准确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产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预测社会群体行为,在此基础上优化各个产业企业环节的生产效率,并以此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科普下大数据的定义: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被称为大数据。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政府与个人均需数据的助力。对企业来说,全球供应过剩环境下,营销拓展、成本管理的竞争都在加剧,产品复杂度的提高使研发难度与成本都在加大,跨地域发展与产业链延伸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可支持企业量化研发、知识库管理、智能设备研发、精细生产、供应链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精准营销、优化定价、商业决策制定参考等多种方式保持竞争力。根据IDC或《经济学家》的预测来测算,到2020年,大数据的支出都将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
“大数据”产业链有很多环节,未来都可能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信息数据产生将会是第一个环节。信息的产生很好理解,比如,现在公众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和无限通讯,即时通讯、微博、手机电话、短信、彩信甚至是每一个互联网点击(通过点击习惯可以分析经常浏览某类网站,喜欢某类商品,以及上网时间等使用习惯),都是数据的产生。现在数据产生最多的领域是物联网,根据IBM的分析,上网人数和手机人数在过去最多是2-5倍的增长,而物联网上连接设备的数量在过去5年增加了2000倍。上述领域拥有大量的数据,企业可以依靠这些数据,或进行分析自我提升效率,或出售这些数据(当然,前提是不涉及个人私密信息的数据)给专业分析机构。
其次,信息数据的大量产生需要存储。存储设备领域的增长潜力同样不容忽视。虽然存储设备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少的,同时发展空间也可能没有其他子行业充满想象力,但却可能是增长最稳定的子行业。
再次,信息数据需要采集整理。许多数据的产生是散乱和随机的,不仅在内容上如此,在互联网各种平台分布上也是如此。如何尽可能最大范围地采集信息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噪音数据剔除。这个环节如果有IT企业能够参与其中,想必也能有不错的发展机遇。
最后,信息数据的分析产出。这个环节是整个“大数据”产业链的最末端,也可能是最具技术含量和产业附加值的子行业。任何数据不经过分析这一环节,都无法落实到实际应用。而且,在同样的数据面前,谁分析出的结果最有效,将决定谁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智能产业领跑者。
因此,挖掘A股上市公司中的“大数据”概念股(在中国“大数据”成熟之前,相信会有不少个股仅属于概念股)显得至关重要。
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正在成为战略资产,未来数据挖掘和应用将成为核心,这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国内企业在商业智能分析解决方案领域具有竞争力,其中信息安全细分林谷较多,自主可控要求下国内细分龙头机遇较大,商业智能、信息安全和云计算将是数据挖掘和应用环节国内相对受益的三驾马车。
在机构的报告中,确实有不少公司被列入“大数据”关注企业,如超图软件、科大讯飞、拓尔思、、同有科技、汉得信息、太极股份、用友软件、东方国信、久其软件、广联达、大智慧、四维图新、威创股份、卫士通、天玑科技、远光软件、美亚柏科、恒泰艾普、华胜天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