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物联网架构通常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而华为则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特别是针对网络层,将其细分为网关和骨干网,可见其对于物联网网关的重视;此外,华为还将应用层进行了细分,包括物联网平台(或称中间件平台)和数据中心。
虽然目前业界对于物联网网关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标准,但华为认为物联网关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支持多种网络制式,具备多种行业接口,例如RS485、PLC、Zigbee等;能直接与传感网络的终端通信,汇聚各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传感网,将传感网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远程传输;
2、在上行通信层,应该具备普通互联网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通过有线无线多种连接方式连接3G移动网络、互联网,以便灵活适配互联网;与远程运营平台对接,为用户提供可管理、有保障的服务,从而更方便地对生产、生活进行管理;
3、具备丰富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功能, 使每个区域或者每种应用对应一个单独的队列,保证实时调度应用的实时性,为更高优先业务提供包括专用带宽、优先转发等保护措施,以确保重要的控制业务的质量。
4、提供安全防护保障,物联网大数据越来越有价值,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必须保证;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合一,网络安全防护成为必须。同时还要遵循工业化设计,具备了耐高/低温度、防尘、防水、抗强电磁干扰等优秀品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面对这些新功能需求,华为AR物联网网关应运而生,它采用了华为成熟的通信系统架构VRP,这意味着其不仅继承了路由,交换和安全等功能;同时可自动支持IPv6,为将来物联网在复杂组网下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夏由明表示:“华为AR物联网网关与华为AR G3系列路由器采用相同的架构,得益于华为在路由器领域超过17年的技术积累,以及超过6000多IP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得华为AR物联网网关相比业界有着更多的优势,可全面满足新一代物联网的需求。”
通信成功率同样是物联网解决方案关键,为此,华为还针对AR物联网网关开发了多种支持可插拔和替换的通信模块,同时实现了承载协议解析,在解决物联网通信难题的同时,还解放了终端设备。而在多种通信模块之中,华为宽带PLC通信模块尤为值得关注。夏由明表示:“在目前的物联网领域,很多地方因带宽不够而无法支持IP,比如像我们传统抄表应用的带宽仅有几kbps,而华为宽带PLC的带宽可达10M,可轻松支撑全IP,相信未来它将全面替换传统的窄带产品。”
此外,华为AR物联网网关还是一款三合一的产品。它既可以是支持3G,以太接口的工业路由器;也可以是支持快速倒换,保护切换小于50ms的工业交换机;还可以是支持PLC,RS485等通信模块物联网网关,为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all in one”选择。
坚持“被集成”的MSCoIP解决方案
坚持“被集成”的华为MSCoIP解决方案
面对泛在接入,物联的世界,华为首先选择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物件进行接入和承载,即仪表(Meter)、传感(Sensor)和控制(Controller),简称为MSC,将MSC承载到IP网络中的解决方案就称为MSCoIP。华为MSCoIP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IP管道,使得物联网广域连接变得简单易用、经济可靠,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其全系列产品可满足企业建设M³时代网络的需求。
华为MSCoIP解决方案同样是基于“被集成”战略进行全面发展,对此,夏由明特别谈到:“仅仅关注网络或者华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是不够的,华为需要和合作伙伴(例如传感设备厂家等等)一起合作,共同打造物联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此外,华为的物联网网关和物联网平台同样可被集成商集成,从而打造更多的创新应用,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华为旨在与合作伙伴建立一个物联网的生态圈,一方面要解决各种设备、各种场景的接入,实现物联世界的安全有序连接;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创新,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
作为华为MSCoIP解决子方案——华为AMI解决方案已经在6月的日本Interop展上率先亮相,它以华为AR530为物联网网关,通过现场模拟演示智能抄表过程,让客户切身感受到了物联网的便利、以及该解决方案所带来的“能效”方面的优越性。而其中的AR530物联网网关可以满足在恶劣的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下的网络通信需求,并集路由、交换、安全和采集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网关路由设备,具有强大的行业应用扩展能力。此外,华为的另一个MSCoIP解决子方案——楼宇能效解决方案也已在澳洲正式商用,带来了令人满意的创新体验。